发布时间:2004-9-29 8:41:51

 

学业评价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评价与考试改革主要包括日常评价的改革和期末评价与考试的改革两个方面。自从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各实验区已经在日常评价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了配合日常评价的改革,更好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推动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进行中小学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就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行的期末评价与考试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和亟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甄别""选拔"功能,忽视其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将期末评价等同于一次书面考试,忽视平时成绩和非学业内容;考试内容以片断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忽视综合与创新;考试形式主要是纸笔测验,忽视对实践和探究能力的考察;考试结果的反馈不注重保养学生的自尊心,有时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评价与考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发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并帮助学生进行改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小学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1.期末评价与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期末评价与考试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要关注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表达、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期末评价与考试中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注重对学生探究、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评价与考察要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负担,加强评价与考试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评价与考试内容要注重开放性,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创新的空间。

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该成为期末评价与考试的重要内容。期末学科评定不但要有主要以分数呈现的学业内容,还应该包括其它非学业内容,如学习的愿望和热情、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独立自主和自信心,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期末学科评定中要增加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但该项评价应主要参考日常的观察和记录,不提倡在期末对学生进行统一的集中评价,不一定对所有的学生都要进行所有项目的评价。不要追求大而全的评价体系,要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各学科非学业评价的关键项目和关键指标,做到简明易评,科学有效。

2.突出期末评价与考试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

评价与考试具有诊断、发展和选拔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是本次期末评价与考试要达到的重要的目标。期末评价与考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是一个终结性的结果,而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考试明确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并判断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进而改进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要通过评价与考试增强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与考试应谈化横向比较,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能按照分数给学生排队,更不能以考试分数给学生"贴标签"。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和周围的环境因素提出有针对性改进建议。

3.改进期末评价与考试形式,实现评价与考试的发展性功能

期末评价与考试内容的改革要求其形式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只凭一张考试卷已经不能有效地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不利于学生将知识整合并应用于实践,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和创新,也不利于发挥评价与考试的发展性功能。期末评价与考试要根据不同的评价考试内容和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除了纸笔测验,要增加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内容,可以采取活动与任务的形式,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期末评价与考试不能只注重结果,要将它作为一个重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和创新,促进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改进。

4.学期评价要将期末与平时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只在学习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况且有很多学业和非学业的内容不适合通过一次评价与考试进行检查,某些考试形式也要求评价不能局限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如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或活动。因此,在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和平时评价的不同权重,有些内容如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应参考平时评价。可以在平时分层次、分阶段对学习的不同内容进行测查并结合到学期评价中,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5.期末评价与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

小学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都处于转折阶段,生活、学习环境有所改变,面临与以往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期末评价和考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度过这个转折阶段,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引导以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一年级的期末考试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采用纸笔测验,但这种形式不应该是主要的,也不能过多,考试应以活动为主,还可以带有游艺的性质,使学生在考试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更高的学习要求,期末评价和考试要注意小学和中学的衔接,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初中一年级的评价与考试应该加强综合性和实践性内容,考试形式应该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评价与考试的过程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6.注重评价与考试结果的运用,进行积极的评价反馈

评价与考试结果的运用对于考试目的的实现有重要影响,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对评价与考试结果进行纵向比较,判断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并分析评价与考试结果的意义及其原因,在些基础上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并改进教学。应该根据评价与考试的不同侧面具体指出学生哪些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避免只给学生一个笼统的分数或下一个简单的结论。

考试结果的反馈要以激励为主,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鼓励;要以关怀的态度指出学生的不足和缺点,并对学生的改进提出合理的建设。考试结果反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反馈中要杜绝以分数给学生排队,贴标签,甚至讽刺挖苦学生。进一步推行考试结果等级制,并利用有铿性的评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改进。

7.鼓励学生参与到期末评价与考试中,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课程改革提出要加强评价中的多主体参加,特别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参与到学生评价中。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还有助于多元评价主体之间的交流和反馈,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的主体参与不能只是简单、机械地增加评价主体,或套用自评、他评以及相互评价等模式,这样做有可能造成矛盾或增加师生的负担,要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着眼点放在促进评价主体的反思和改进上